纏絲勁的運動原理及其運用 (上) 2019.9.1
熊衛
太極乃一圓圈,太極拳即由無數圓圈連貫而成。無論一舉手、一投足,皆不能離此圓圈;四肢百骸,不動則已,動則皆不能離此圓圈。假如練拳時,手只是直來直往,而不知翻轉掌心;腿是前弓後坐,沒有左右旋轉圓圈相與配合,就會發生頂抗比力的缺點。因為螺旋的曲率半徑是變化的,任何壓力在這根螺旋桿上,都可能自然地旋轉落空而被化去。
所以太極拳必須運勁如纏絲,運動的形象如螺旋──而這種螺旋必須走弧線,好像子彈通過槍膛中的來福線好像子彈通過槍膛中的來福線。當它運動於空間時,既有螺旋形的自身旋轉,又有拋物線形的運動路線。太極拳就要具有這種形象。當掌心由內往外翻,或由外往內翻,這種內外翻轉表現在上肢,是旋腕轉臂,下肢是旋踝轉胯,中部則是旋腰轉脊。三者聯合起來,就形成由腳而腰而手指的空間旋轉曲線。這種旋轉曲線能促使全身節節貫串,內外相合,一動無有不動的境界,對內臟器官能起按摩作用;同時又使顯現於外的神氣發生鼓蕩,因而健強了大腦皮層;從而能進一步增強全身一切組織器官,和有效的防治疾病的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