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極導引所謂網聯是如何形成的?
2019.4.15

熊衛

太極導引所強調全身每一經脈穴位都要平衡發展。若僅是練到幾處大關節,表層的肌膚,而不能及於細微之處——如足部的腳踝,或膝蓋骨內的穴位,委陽及陰谷,僅以委中穴位,直上直下的動作——內部的韌性與大關節不能平衡,因而這細微之處,就會阻礙了整體的運動動能,難以產生摩盪靈活的現象。

又如:以手旋踝的動作來帶動週遭,如湧泉穴、腳踝、小腿等的節節循環纏繞而上,一直到左右手中指的心包經末稍處,這是由下而上的纏繞;反過來,亦應從上而下的旋轉,即旋腕坐腕、旋腕突掌、旋腕舒指,則是貫串到足部的湧泉穴等。其中突掌是要包括勞宮穴與少府穴,且是斜形的姿勢,才能深入勞宮與少府穴之間。

下旁則是深入兩側腰隙之間的深處(可容四手指之空間),由胯延伸到會陰穴與深層的腰隙之間。

再從中軀以旋腰轉脊之動作,這包含沖脈與帶脈同時左右上下來連繫,上下部各三折疊。同時旋轉的動作更輔以雙併旋轉以加強全身動盪之勢。

如果不從這些細微處全身平衡的發展著手,如果不從以手旋踝,加強這些細微處的韌性著手,就不能承受其外在牽引的動量,或突如其來的快速動作,就會無形中影響全體百骸動盪之勢 。

能練到此種現象,更能承擔對方任意的攻擊我某一局部,它仍可以藉這練好的波浪形的彈簧的動態來應變,均能轉而化之。這是我所謂的深層細微之處,也就是網聯的形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