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提昇練太極拳太極導引之理論與實踐
2019.6.1

熊衛

我認為首先要熟背三篇拳經:一、太極拳經,二、太極拳論,三、十三勢行功心解。因為太極拳能傳承至今的線索,所常見的就是這三篇。熟背三篇後,再逐漸深窮其理,由淺而深,不能只停滯在有形的動作,而且要變。所謂「變動不居,周流六虛,上下無常,剛柔相易,不可為典要,惟變所適」。
我在練拳的過程中,感覺最深的,就是我初期未窮究到變的哲理,所以被困住了而不自知。當我意識到,如果將太極拳的「拳」字刪除,必然會被指責是太極拳的叛徒,因而經過長考,決心以「太極導引」來求變,不過這也是痛苦的選擇,因為必然引人非議。
為什麼要將「拳」字剔除?是為了天人合一。
天人合一是氣在人中,人在氣中。參同契云:「屈伸反覆,幽潛淪匿」,「屈伸反覆」就是太極拳的纏絲勁。「纏絲者,運氣之法門也」,這樣的運氣所產生的現象。張三豐詞「無根樹,花正幽」;「潛」是描述內家拳之所謂「其氣行走陰中之陰」,陰,骨髓也,就是浮陽不動,其氣才能於經絡中流動;淪,就是連人淪陷在大氣層中,這是「無意之中是真意」;匿,是已達到無形無象,而其象在內了,就是「以意練意,以氣練氣」的深層功夫了。
「拳」的意識使人感到拳擊,是打人的,是比賽的,是純剛的。這樣,其身心怎樣能放鬆?這個「拳」字,好像已將我的身軀困住了。正如一個大木桶,盛了一桶水,丟在滄溟之大海,其木桶外之水,海浪滔天,能量無限,困在木桶內之水,似乎不能發生絲毫力量。如將這框廓打開,桶內的水與外在的水互通,其能量同樣可發揮到高峰。而古人所謂「天人合一」,「內外合一」,不也就是這樣的道理嗎?所以將拳字刪除,我就感覺到心放鬆了,自由了,我的呼吸也不一樣了,似乎只是毛孔在呼吸,內在的氣與外在的氣,息息相關,這是天人合一淺譾的註解。
道德經云:「天地之間,其猶橐籥乎,虛而不屈,動而愈出。」
遠程促時,激發生浪,虛也,動而愈出也,空而不虛也。宇宙一片真空,耳不可聽,眼不可見,是虛而不屈,不空而空也;當飛機船隻劃破真空時,就是動而愈出,激發生浪。這種無限的能量,愈動愈能感受到,這就是空而不空。所謂飄風能折木,駭浪能覆舟,這種能量的運用,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。宇宙間只有兩種力量,就是「 莫大於聚,莫測於虛」,空也,自然也。
太極導引生活化:平時生活多元思維,都須與太極導引融洽結合。譬如認識一個人的氣質,可以有以下三方面的聯想分析:
一、 精明與刻薄相類,不可專從外部皮相觀察,而須從潛意識去分析。因為精明的人,氣質爽朗;刻薄的人,其氣尖酸,如天氣陰而帶乳酸的氣味。
二、 吝嗇與廉儉相類似,吝嗇的人小氣,氣氣艱澀;廉儉的人溫和,其氣中和。
三、 一個勇敢的人與一個鬥狠的人似乎同類,但勇敢的人其氣雄壯,所謂理直氣壯,雖千萬人吾往矣;鬥狠的人其氣乖戾,所謂殘暴之氣。
兩者的心態、氣質相比,直同宵壤,相差遠矣。
所謂靜坐,一般人總是認為冥想、止觀、氣沉丹田,即有靜坐之功效。其實這樣靜坐也是有其條件的,有其階段性的。先要虛其黃庭宮,使中空,百會穴與會陰穴相互感應,但要經提襠、吊襠,襠與兩胯之間,如兩條線將中間的襠、腹部吊起,可任意盪來盪去。因胸腹之間的空間擴大了,經過深呼吸的自然呼吸階段,再符合以上的條件來學靜坐,其功效就不同了。
宋朝時,曾有太極曲線之說,即如太極圖S形。我所創的三旋合一就是有如∞字形,作上下、左旋右轉,是立體的旋轉,非常慢,日不見長,月有所增,積氣化神,久而精神內歛矣。如寶劍在匣,光芒蜀斗;明珠在懷,采耀四座;虛附於實,實形於虛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