熊衛 開創太極導引神奇境界 【許芳菊】
2004.9.27

許芳菊 刊登時間:2004/9/27

從一個離鄉背井的小兵、一個被醫生宣告無救的病人,到令天成為一位太極宗師,啟發無數表演工作者靈感的文化導師,熊衛和他的大極導引都是個傳奇。

春天裡的早晨,陽光很溫暖。關渡藝術學院舞蹈系先修班的學生,活蹦亂跳地在舞蹈教室裡等待上熊衛老師的課。

73歲的熊衛,緩緩地步入教室,面對這群年輕孩子,自然流露出疼愛的神情。他一個個的點名,像在喊自己疼惜的小孫子,每個被點到名的學生他也都會和他們親切的聊幾句,學生熱情的圍攏著熊衛,任誰也看不出這麼一個溫文爾雅的老先生,竟是個武功高深的一代宗師。

近年來,太極導引蔚為風潮,從優劇場、雲門舞集到藝術學院舞蹈系、戲劇系,以及各個大大小小的劇場、表演團體,無不競相學習太極導引,林懷民更依太極導引而發展出「水月」一舞,令國內外觀眾為之驚嘆。而開創出這一套太極導引的,正是熊衛。

個性平實不愛造勢宣傳的熊衛,即使徒子徒孫滿天下,影響力遍及台灣的藝術界、學界甚至企業界,對於媒禮的探訪,大多也予以婉拒。帶著踫運氣的心情,我等待在熊老師的課堂外,希望能一睹熊老師教太極導引的情形。

熊老師客氣地讓我在一旁旁聽,上課時,也不時來指導我一下。由於平日疏於運動,我的身體僵硬無比,鬆軟不下來。熊老師一邊比著靈活柔軟的身嫗告訴我太極導引的要訣,一邊指導我的動作。「你太快了,要慢,身體空下來,陽光、空氣才會進來。」熊老師的湖南鄉音,我得很吃力的聽他的一字一句,有時不甚了解,熊老師便帶著我的手,直接旋轉起來。一時間,我的肩膀與手臂,彷如有一道輕柔的水流流過,身體感覺到一種從未經驗過的鬆軟舒暢。

沒有本錢就是最大的本錢

年輕時體弱多病,熊衛笑稱自已的身體是「先天不足、後天失調」。13歲那年,熊衛患了傷寒,校長見他病情嚴重,連夜派兩名轎夫將他扛回家,在床上躺了—年半,病才剛好,又為了逃避日本人的迫害,東躲西藏,熊衛一直沒機會受正式的教育。

民國38年,他隨著部隊來台,在軍隊中當個小兵,後來又罹患重病,醫生已經宣布他來日無多。熊衛也自知病情嚴重,還將遺言告知一位同事,希望將來對家裡有些交代。

如果說練太極拳需要一些條件,那麼熊衛可以說是最沒有條件的人了。他的身子弱、體力差、又沒受過正統教育,但是這一切,反而促成了他今天的成就。

熊衛當時心裡想,既然醫生不能救我,我就只有試著自助了。於是熊衛開始跟著老師學太極拳,身體也逐漸恢復健康。但是練一段時間之後,他產生了許多疑惑,太極拳中的一些招式、口訣似乎與他的體會有些衝突,於是他開始研讀拳經和道家經典如黃帝的【陰符經】、太極拳始祖張三豐的拳經、老子的【道德經】以及【莊子】等。熊衛回憶那時,「覺得身體好像被困住了。我想變,不想被困住,我要跳出框框,於是就去讀很多的書,尋找根源。」

他所創的太極導引12式,不但融合了各派太極拳法,更把他對老莊哲學的體會,真正地融入肢體的運動中。

例如,他的太極導引強調「用意不用力」,透過調息、伸展、旋轉,將身體的空間增大,使身體逐漸鬆軟下來,接近初生時的純淨鬆柔,就如老子【道德經】所說﹕「專氣致柔,能嬰兒乎。」

熊衛形容自己打拳,心中只有「太極」而無「拳」,有時甚至感覺不到手臂和手腕的存在,只覺得雙掌如兩隻蝴蝶相互吸引、上下左右翻飛,不知是莊周夢蝶,抑或蝶夢莊周。

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形容熊衛是「去框架,要自由,創作型的藝術家。」也正因為如此,他能跳脫自我條件的限制,進而導引許多人進入身體的新境界。

值得普及化的運動

中研院文哲所教授李豐楙已經跟著熊衛練太極導引十多年,他在體驗了太極導引的好處之後,便希望能將這種運動推廣出去。

「我覺得養生不應只是少數人的專利,應該老少咸宜。我練過之後,覺得這個運動應該有很高的涵蓋性,可以向很多城市推廣。從國中生到八十幾歲的人都可以
學。」李豐懋教授說。

早在藝術表演團體學習太極導引之前,就有許多企業像是大同、長榮、奧美等公司,發現這個運動的好處,而競相邀請熊衛老師到公司上課。

李豐懋教授回憶以前常常去大同公司跟他們要老師,「我說熊老師一來,你們就要把他留下來,這怎麼可以?」

現在練太極導引的人更多,嚴然成為一種流行。沿著淡水捷運站,就可看到好幾處推廣熊衛太極導引的教室,聯邦銀行、中國信託銀行等企業,也都延攬了熊衛的弟子為員工上課。但是熊衛一如以往,平平實實的教拳。73歲、走起路來溫溫穩穩的他,經常就這麼自己搭著捷運到各地上課。

來練太極導引的人有許多是平日不常運動的上班族。在保險公司上班的楊敏秀,跟著熊老師的弟子陳慶華練了幾個月的太極導引,她感覺這種運動跟一般爬山運動流的汗不一樣,好像是從身體很深層的地方流出來的汗。更好的是,腆腆突出的小腹很快就消掉了。

天不旋則毀,人不旋則枯

太極導引包括導氣六式、引體六式,是由太極拳發展而來。原則大致相同,但是形式更為簡單易練,也因此能夠更為普及。

太極導引的動是有方法的動。
中研院教授李豐楙指出,練太極導引的原則是:要動到不喘氣而流汗,而且一定要裡外兼動。身體要動,臟腑也要動。第三個原則是,不能直直的動,要旋轉著動。就好像毛巾的原理,毛巾—扭,裡面的水才會出來,身體裡的穢氣才會出來。

熊衛在他的【太極心法】一書中便指出,如果動的不得法,光是躁動,不但不能培養元氣,反而會大量消耗。

他的太極導引強調合乎自然規律的動。古人觀察自然現象,發現所有的物體都以旋轉的方式運動,於是有「天無旋則毀,地無旋則墜,人無旋則枯」的體會。太極導引的運動方式,就是讓身體做旋轉式的運動。

從熊衛的觀點來看,身體像水一樣,無處不可旋轉,大圈圈中又有小圈圈,環環相扣,因此運動起來,可以如纏絲般旋轉,一個圈圈套著一個圈圈逐漸向前推進。其效果是五臟六腑全都可以得到運動,平常動不到的地方也能動到。

治心急的一帖藥

太極導引能夠逐漸受到一般大眾的歡迎,成為大家喜愛的運動,應該也反映了一般人內心深處的需求。在這個要求速度與效率的時代,熊衛卻強調太極導引的動作務必要悠、要緩,因為慢才能漸漸向體內放鬆,氣才能深入到每一根微血管,「極柔軟才能極剛強,能呼吸才能極靈活。」太極拳的「鬆」是要「鬆到裡、鬆到底、鬆到透。」

他強調慢中的工夫,在悠緩的時間中,打開身體的空間,釋放出平日緊張、焦慮,急急忙忙而壓抑身體之內的穢氣。

林懷民便認為,熊老師的太極導引是一種內家功,讓人可以非常安諍,讓內部變得非常敏感。可以養生療傷。

肢體語言的新發現

熊衛認為練太極的目的,不是要朝外打。而是要朝自己的身體打,摧毀體內的僵硬,讓身體逐漸鬆柔;太極拳更要朝自己的內心打,破除狹隘的觀念,開放心胸界限,與宇宙萬物同存。其主要的心法,也就是老子所說﹕「致虛無,守靜篤。」 這種往身體內思考的觀念,大異於西方對身體的觀念。林懷民指出,西方的肢體觀是實體的,甚至是對抗的,相對於肌肉賁張,與機器對應的腱身房運動,「太極導引」的世界,毋寧是與自己身體的私密對話。也因此為台灣的藝術表演者開啟了一種新的肢體語言。

雲門舞者楊宜君認為,熊老師的太極導引讓他們發現很多東西要往身體裡找,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發現很多變化旋轉的空間,在表演上,肢體也可以更自由的運用。

舞者宋超群談起太極導引對他的影響,他覺得以前常用大腦去思考,肢體跟心靈好像是分開的,但這幾年的訓練從打坐到太極導引,慢慢讓他們能夠去感覺到肢體要我們做什麼,而不只是聽大腦要我們跳什麼。「這讓我們可以忘棹技巧,投入到身體裡,讓我們意識到心在跳、骨頭在蠕動,」他說。

除了對身體有新的體悟、許多人甚至對人生的體悟也更深了。
資深的雲門舞者李諍君,認為熊老師其實是一個藝術家,「前兩年我準備去英國深造,但家裡有一些事讓我煩心,熊老師那時候跟我說了—些話,點醒了我。他說﹕「你就是你,你不能帶走任何東西,甚至連喜怒哀樂都不要帶走。」他讓我更懂得要放得下。肢體要放得下,心也要放得下,這樣才能求得一個自在。」李諍君說。

金枝演社的創辦人王榮裕,覺得與熊衛練拳帶給他們的除了身體的健康、身體的開發之外,還帶給他們人生的哲學。「老師常講推手,有所謂的「不頂不丟」其實人生的哲學也是這樣,你跟人的相處,不能太猛撞,也不太疏離。我們多少都因為打拳而影響到人生的哲學、處事的態度。」王榮裕說。

驚艷國際

熊衛老師在藝術學院對十幾歲的學生上課時,也是循循善誘地傳遞他的哲學領悟,他教學生呼吸時要讓器官放鬆,把身體的髒東西吐出來,把關節慢慢打開,這時身體裡面就像一個風箱,外面的空氣就會慢慢引進來,身體裡面的脈絡就會跟外面的磁場相呼應,這可以說就是古人所謂的「天人合一」。

當熊衛隨著雲門到巴黎表演時,法國人要以高薪留他在巴黎三個月教太極導引,西班牙也有人要來巴黎接他,請他順道去西班牙授課,熊衛都婉拒了。

他看著課堂裡那群十來歲的孩子說﹕「外國人也許可以學得一些形式,可是文化的內涵是很難教的。」

拳格即人格

從一個離鄉背井的小兵、一個被醫生宣告無救的病人,到今天成為一位太極宗師,啟發無數表演工作者靈感的文化導師,熊衛一直保有赤子之心。

「我每次看到他打拳,我都會哭,覺得好感動,像神一樣。有一次他跟一個師姐在山上打散手,兩個人打起來好像在跳舞一樣。我看了就覺得好美、好漂亮,老師打拳真的是行雲流水,」王榮裕跟隨熊衛練太極導引多年,他提起了幾次和老師練拳的難忘經驗。

「以前老師常會跟師母走路上山教我們打拳,他上來的時候,我們常常還在睡覺,老師跟師母就把我們叫起來,叫我們吃早點。有一次因為我們排戲排到很晚,但是拳還是要打。我們打拳打到一半,很多人都很累了,老師說,好,大家躺下來休息。結果大家都睡著了、老師也睡著了。

還有一次,上完課了,在山上都有很多的毛毛蟲,老師在換衣服,忽然看到一隻毛毛蟲在桌上,『阿!打拳就像這個樣子沒有骨頭,軟得這樣!』
赤子之心啊,他一看到毛毛蟲就好興奮。」
「他不只形式上是一個老師,他生活上都在教你,」王榮裕說。

養生之道在於放下

一些打高爾夫球、保齡球的職業選手現在也都來跟著熊衛練太極導引,由於對身體的掌握更好,球藝也更加精進。熊衛認為,「你只要更懂得怎麼把手伸出去,球就可以打得更好。這就像水一樣。『上善若水,水利萬物而不爭。』

陪著熊老師坐在捷運往新店的路上,我問他﹕「太極導引是不是很好的養生之道?」他卻說﹕「養生之道在於放下,現在人無法放鬆的障礙,就是因為貪,想要強。」

看著熊衛柔軟靈活的身軀,彷彿就是一座修煉的道場,宇宙的學問,人生的道理,就在那肢體的伸展旋轉之間一一呈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