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纏絲
2004.9.22

熊衛 刊登時間:2004/9/22

以旋轉方式帶入整個身驅,達成立體旋轉。

  太極拳前輩們常說﹕「纏絲者,運氣之法門也,不明此即不明拳。」可見纏絲勁的重要,但是,什麼是纏絲勁呢?

   幾年前有幾位學生拿著從日本買回來的陳家太極拳書問我:書上箭頭所指,由小踝而上,以一根線圍繞前小腿而大腿,這是什麼意思?我以扭毛巾的方式來解說內 外扭動的道理,使學生頓悟。從那時起,我就想把複雜的纏絲勁,諸如順纏絲、逆纏絲、左右纏絲、裡外纏絲、大小纏絲、上下纏絲、進退纏絲,在「太極導引」一 書中,改用旋轉螺絲形的方式表達。使學生易於掌握太極拳的要領。

  個人對纏絲勁的體驗,有一段過程。回想我當初練拳總停留在直來直往的 動作上、默想的意識上、氣沈丹田的呼吸上,毫無高低起伏、動盪快慢的觀念,如此練了十多年,我不禁懷疑太極拳就是這樣嗎?大家都公認太極拳好,但好在那 裡?為什麼我下了不少功夫又拜訪過多位前輩名家,仍感受不到其效用呢?

  有一次,已故的太極拳老師李壽錢先生做一個動作給我看,他將雙 手伸直坐腕、左右旋轉說這樣雙手會有酸麻的感覺。我回去後天天揣摩練習,有一天我想如果我將這種旋轉方式帶入整個身軀,造成立體旋轉,那不就全身內部都會 有酸麻的感覺嗎?於是我開始嘗試在太極拳架上,上點一點加進旋轉動作,在手臂上加進「旋腕轉臂」,在身軀上加進「旋腰轉脊」,在足部上加進「旋踝轉胯」, 又加上「丹田內轉」為吸、「氣沈丹田」為呼。一段時間過後,對「丹田內轉」,我又增加了內部的活動,第一波由會陰提到腹部,第二波由會陰提到胸部,第三波 又由會陰提到背部的大椎骨。如此相當一段時間後,我發現內部的動盪伸縮,要比原來的擴張約三倍,同時也感受到脊椎二十一節,節節上升,呼吸量也增加了許 多。

  繼而我又用同樣的道理來重練「美人手」,先是沈肩墜肘,加上坐腕、突掌,然後才是舒指,也就是將氣運到手指尖端--筋的末梢神經 上,久而久之,我發現手指竟有微微觸電的感覺。另外,當我配合吸氣,意念自會陰提至腹部、胸部、大椎骨、肩胛骨到頭頂時,頭上似有萬蟻鑽動,當下才體會到 古人所謂的「虛靈頂勁」竟是這般景況。

  那麼纏絲對人體的健康和實際應用的功效如何呢?纏絲勁是使全身的筋骨、肌膚、關節、內部的器 官,皆能得到較細緻的自我按摩。因為人體內長期所積累食物所遺留的毒素,結成尿酸晶,不易排除,所以要經過一系列的、每一條經絡的運動,如旋腕轉臂、通臂 雙旋、旋腰轉脊、三旋合一的旋轉動作,達到內外俱動的自我按摩作用。使體內累積的尿酸晶排出。同時加上「導氣」的動作,使氣血流暢,配合纏絲勁的按摩,對 人體尿酸晶的排出更有幫助。

  再從力學上談纏絲勁。如果我們練太極拳時,手臂是直來直往,沒有翻轉,若以手臂的外側為陽、內側為陰,那 摩手臂外側不能因旋轉而向內,內側不能因旋轉而向外,陰陽即不能持續不斷的旋轉,說得更清楚一點,就是不能一個圈圈套著另一個圈圈向前推進;腿部也只是前 弓後坐,後弓前坐,而沒有左旋右轉,以配合手臂的翻轉,一旦與人交手,自然就發生比力的現象。要解決僵硬比力的現象,就必須用螺旋勁,因為螺旋曲率半徑是 多變化的,當另一種壓力壓在這種螺旋桿上,都可很自然地將壓力因旋轉落空而被化去,這就是太極拳卸力化勁的道理。

  手臂與腿部如此,腰與脊的關係亦如是。
   我們一般運動腰的習慣,是專在左右平行轉動,要想運動脊椎,也只是上下彎腰作單純的動作,如果我們將腰脊聯合起來,也是立體的螺旋旋轉,由上而下、或由 下而上,就可以形成既是左右,叉是上下的一條旋轉曲線。正旋是開與放,反旋則是合與收上,這就是所謂「引進落空合即出」的主要條件。所以練太極拳,就是這 種無數的圈圈聯貫而成。一舉手一投足,四肢百骸,不動則已,動則都不能離此圈。過去李壽錢老師經常說﹕「無圈不成招」,當時會意不深,如今想來這種啟發對 我非常重要,也奠定我對太極拳的研究基礎。

  實際運用方面。當纏絲功夫練到了純熟的階段,已由其大無外之圈進到其小無內之境,不遇敵則已,如遇勁敵,則內勁淬發,如迅雷烈風之摧枯拉朽,孰能禦之?

  我的想法是這無外之圈,無內之境,不就是「致虛極,守靜篤」之境界嗎?這也不就是宇宙的「觀空不空」的現象嗎?所謂﹕大地遼闊,飄風折木,巨浸如鏡,駭浪覆舟。這種力量,不就是莫大於聚、莫測於虛之力量嗎?

   再觀老子的無為、無極,這「無」並非沒有,而是無所不有,無所不涵,無所不能;其實上匕的實際,不就是「有」嗎?不但是有,而且是不可預測的力量的泉 源,而太極拳所獨有的纏絲勁不就是曲力的結合嗎?發勁時之曲力愈曲,其激盪之勢就愈大,而這種激盪之勢是來自吞吐、浮沈、左右,這六個方向一霎之間聚於一 點,這不就是爆發力的極致嗎?

  我認為太極拳的鬆透,就是「無」,因為這種無,才能慢慢儲存丹田的能量,這種極細緻的流轉,才能漸及微 血管的暢通,使經絡中韌性增強,也就是由量變到質變、無為而無不為的過程。這種太極拳纏絲之理,也是來自中國固有的身體文化,綜合多方之理論,歸納到太極 拳之最高原則--「虛」。但如何達到這種境界呢?那就要循序漸進,由外引內、由內而外、內外合一的鍛鍊,不是本末倒置,一蹴即成的功夫了。